提起那场突如其来的龙卷风,盐城市大丰区万盈镇金龙村和康宁村的村民们仍心有余悸。
8月13日下午15时47分,大丰区气象台通过电视、广播、短信、新媒体平台等发布了雷暴大风黄色预警,预计当天下午到傍晚,东坝头农场、南阳镇、小海镇、万盈镇、草堰镇等乡镇将出现雷电,并可能伴有8级以上雷暴大风及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还提示:请注意防范。
(资料图片)
50多岁的陈兰英并未格外关注这条预警,她正在屋里忙着带孙子孙女,起初,她只是感到天黑了一片,风很大,她想去关客厅的房屋大门,却发现风太大关不起来。之后就听到屋顶有哗啦啦地响声,厨房里也听到了噼里啪啦地声音。她赶紧把孩子安顿到卧室,自己朝厨房走去,才走到饭厅就听到了更大的响声,随后就有玻璃渣子向她飞溅过来,她趔趄了一下,胳膊撑在墙壁上,结果脸和胳膊还是被擦伤了几道,渗出一点儿血,饭厅的墙壁上至今还留着几道浅浅的血迹。她赶紧返回卧室关好门,处理了下伤口,看好两个孩子不再走动。大概十几分钟后,风停了,她走到客厅,看到地上有些玻璃渣子,又到厨房一看,房顶塌了,一片凌乱,旁边的仓库、厕所房顶也都塌了,连仓库里的拖拉机都被吹变形了。她走到屋外一看,地上有瓦片的碎片,再往屋顶一看,少了不少瓦片。正前方,村里的电线杆倒了,再往周围一看,一路之隔的邻居家的房顶也被吹走了不少瓦片,一棵跟房子差不多高的松树顶端的几根粗壮的树枝被吹断了,右前方的田地里,一大片玉米倒了一地。
图为陈兰英家受损的厨房。 尹晓宇摄
陈兰英一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村里人的反应也大同小异。王老太说,刚起风的时候她正在邻居家门口聊天,见风大,她赶紧往家走,邻居老太说她弄完玉米再进屋,等王老太走到自家门口再回头看时,发现邻居老太人不见了。住在河边的一个老汉看到河对岸起了一条黑色的“龙”,打着转的往河这边来,他听说有邻居被大风卷起的东西砸死了。一路之隔的康宁村,一位89岁的老人躲在屋里的桌子底下,家里的房顶被吹破了,掉落的东西砸在桌子上,导致了老人肋骨多发性骨折。
图为倒伏的玉米地。尹晓宇摄
大丰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曹道军记得,16点12分,医院120接到电话称康宁村有人因为大风受伤,16点29分又接到了110转接过来的电话称金龙村有人因为大风受伤。康宁村和金龙村毗邻,距离区人民医院30多公里。16点52分,大丰人民医院创伤中心的微信群里通知骨科、胸外科、颅脑外科的专家集结,准备收治伤者。
“虽然当时还不清楚伤者的具体情况,但创伤中心收到通知后立即集结了27位骨干医生在急诊待命。”大丰人民医院创伤中心主任林鑫星在17点47分接诊了来自康宁村的第一批伤者,大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的脚踝被砸伤,有的胸部受伤,有的头部外伤,有的眼部外伤……
与此同时,村里已经开始了救援,金龙村党总支书记吴定波等村干部分片先挨家挨户救人,在村里的一条河里,他们发现了被龙卷风卷起来又甩到河里的那位邻居老太的尸体,并进行了打捞。之后,镇上的、区里的、市里的干部们陆续达到现场并成立了救灾指挥部,由于两个村到小海镇镇中心的距离只有到万盈镇镇中心的一半,在指挥部的安排下,将小海镇的4家旅馆设为安置点,同时尊重村民的意愿,对于想去投靠亲友的也予以协助。
打捞上来的被吹到河里的车。尹晓宇摄
晚上,盐城气象发布消息称,大丰区境内16时左右出现龙卷天气,经中国气象局和江苏省气象局专家鉴定,该龙卷等级为EF2级(中等强度)。之后的22点04分,大丰发布称:2023年8月13日16时15分左右,受强对流天气影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部分镇出现龙卷风自然灾害。灾害造成2人死亡,15人受伤(均已送医救治,无生命危险)。据初步核查,有283户农房受损,32条蔬菜大棚受损。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官方通报中的两位死者均为女性,住在金龙村,一位70出头,一位50出头,事发当时都在屋外。受伤的15人大部分来自康宁村,农房受损以康宁村和金龙村最为严重,金龙村44户房屋受损,26户受损严重,康宁村91户房屋受损,24户受损严重。
为什么会出现龙卷风?江苏省气象台副台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13日午后,在盐城中部出现副高控制下的距地雷雨,由于能量较充足,雷雨不断发展形成下击暴流,下击暴流形成地面出流辐合线与大丰海边的海陆辐合线相遇,雷暴进一步发展,形成微超级单体,进而产生龙卷。
为什么康宁村和金龙村受灾最严重?龙卷风的轨迹是怎样的?大丰区气象局局长蒋伟告诉记者,从受灾程度及相关龙卷特征分析,16时15分左右康宁村、金龙村极大风力约在15级左右,龙卷风从康宁村形成后从东北向西南移动,在金龙村消失,持续时间7分钟左右,轨迹1400米左右,宽度不到100米。
随着信息的不断发布,村里的人终于明白,那条威力极大的“龙”原来是龙卷。
虽已夜深,康宁村和金龙村仍是车水马龙,在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应急、电力、卫健、民政等部门正奋力抢通抢修。国网江苏电力组织了抢修人员和抢修车辆经过19个小时连续作业,受灾居民用电终于在14日中午全部恢复。
大丰人民医院里,在盐城市卫健委的调度下,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几位专家也加入到救治的队伍中,经过专家组评估,收治伤者的伤势程度为轻或中,并制定了后续的治疗方案。
陈兰英和老伴儿所在的安置点是海泉宾馆,当晚这个安置点住了20多人,政府送来了饭菜、牛奶、水果等,还安排了镇上的医生来给大家做体格检查,对于一些有基础疾病的老人特意查看药物是否齐备,并在旅馆大厅的显眼处张贴了医疗卫生服务联系人的电话,还安排了一位镇上的工作人员随时对接村民的需求。第二天,惊魂稍定的陈兰英还是寄挂家里的房子。
陈阿姨家的新房是2021年才修建起来的,损毁不算严重,主体框架还结实,损毁严重的是以前修建的配房,厨房里用的还是土灶。记者在金龙村走访时发现,村里不少人住的房子是这两年才修建的新房,有些还是两层的楼房,而一些配房则是原来的老房子,用来做仓库之类的。村里居住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收入来源主要靠土地流转,有些50几岁的还会在周边乡镇打些零工,房前屋后就是农田,村民们种了些水稻、玉米、大豆,供自家使用。
“之前,盐城市为村民统一购买了民生托底救助综合保险,通过绿色通道对2名遇难者先行进行了赔付,并通过临时救助备用金对受灾群众开展基本生活救助,还协调保险公司入户进行了房屋定损。”大丰区民政局副局长张晓霞告诉记者。
村民们盼着早点儿回家,工地上的维修队早上五点多就开工,轮班一直干到晚上差不多七点钟才收工。16日下午两点多,记者在金龙村和康宁村看到一辆辆挖机和起重机正繁忙作业,拉土方的卡车和建筑垃圾清运车不停的进出村子,工人们爬在屋顶正紧张施工。“对受损房屋实施一户一册改善方案,覆盖摸排登记、照片存档、评估定方案、资金预算、施工队伍等环节。”大丰区住建局市政所所长陈卫介绍。
一台挖机正在村里作业。尹晓宇摄
在现场,记者看到了陈兰英夫妇正在自家院子里查看修缮的进度,他们带着安全帽,由于天气酷热,帽子里还塞了一条打湿了的毛巾。记者观察到,主屋的屋顶已经修好,门已经换新,一台挖机正在清理配房的废墟。与配房隔河的几块农田,倒伏的作物已经被清理,农业部门正在安排补种蔬菜。
受损农作物清理后正在加紧补种,远处,工人们正在修缮房顶。尹晓宇摄
“原来地里种的是玉米、大豆之类的农作物,现在补种的是甘蓝,差不多八九十天成熟,售卖后能抵上甚至超过原来种植物的收入。”大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蔬菜站站长梁文斌告诉记者,农业部门为了降低农民的损失,分析作物生长的条件、经济价值,综合当地的交通情况,最终决定为村民免费补种甘蓝。
一棵棵菜苗种下后,一辆消防车立马向地里喷水灌溉。
傍晚六点多,村民们陆续回到了安置点准备吃晚饭,王老伯因为视力不太好就一直待在房间里并没有回村,而交由老伴儿回家看看房屋修缮的情况。因为王老伯有高血压病史,下午的时候,镇上的医生到房间给他量了血压进行随访,并交代了一些饮食上的注意事项。晚上,医生们又来到安置点,为白天不在的村民进行了随访和心理疏导。
17日上午,记者来到大丰人民医院,收治的人员中有一位16岁的伤者已经达到出院标准正在办理出院,此前,他因右肩冈下肌、小圆肌断裂入院,那天他正在家门口扫玉米,风吹坏了二楼窗户的玻璃,落到了他的身上。跟他同病房间的还有一位73岁的丁老伯,他的脚踝处包扎着纱布,胸部还能看到明显的伤痕,当天,他本来在屋里看电视,看到晾在院子里的衣服被风吹得乱飞,他就到院子里收衣服,结果风太大,无法行走,只能趴在地上,风卷起来的砂石、瓦砾等就拍到他身上。他女儿家离他家200多米,当时也是在院子里忙活没回到屋里,结果没能躲过这场天灾,人没了,医院为丁老伯专门安排了心理医生进行一对一地疏导。
“还有三位待手术的患者,之前因为一直肿胀或者有积液无法立即进行手术,目前已经消肿,经专家组评估后也已经具备手术条件。”创伤中心主任林鑫星告诉记者,来自盐城市的专家每天跟他们一起两次查房,手术方案已经联合会商,手术工作正在准备中。
18日,康宁村的朱宏春回到房子进行室内的打扫,之前被龙卷风吹坏的房子已经修缮完毕。据悉,截至8月18日,大丰区260户受灾房屋的维修工作已经完成,剩余受灾房屋的维修工作也已进入扫尾阶段,村民基本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江苏是龙卷风高发区域,那龙卷风能否预测?
王啸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龙卷风由于尺度小、生命史短,对其观测较难,对其发生的机制和机理目前还有限,龙卷风的预报和预警一直是世界级难题。
“只能通过监测预警强对流天气,提高防范意识。”大丰区气象局局长蒋伟解释。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2021年曾印发《江苏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服务示范体系建设方案》,公开报道显示,到2022年就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地面观测站站距由7.6千米缩小到7.3千米,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激光测风雷达等大风垂直观测设备平均站间距由100千米缩小到70千米。
据了解,目前大丰区已经布设了60个气象观测站,其中大风垂直观测设备平均站间距50多千米,高于全省的标准。
记者在采访中还注意到一个问题,即便看到了强对流天气的预警,绝大部分人并无法知晓其中的风险点,无法将强降水、雷暴大风天气与会有生命危险建立强联系,也不知道该怎么防范,更不用提遇到了更为极端的龙卷风天气,村民们不知道如何避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说,增强公众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仍是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作者:尹晓宇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苏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