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43193起。其中,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18021起。从近期通报的问题看,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屡禁不绝,老问题隐形变异、新问题时而出现。
(资料图片)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加重基层负担
前不久,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10起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从此次通报情况看,有的重复转发文件、照搬照抄上级文件内容,有的制定文件脱离实际、层层加码,有的在政务服务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还有的下达不切实际的任务指标。
比如,2020年9月,辽宁省本溪市总工会未经调研和征求意见,印发了关于建会入会目标任务的通知,将省总工会分解给本溪市截至2023年12月底完成的目标任务,细化为到2021年6月30日完成目标任务的80%,大幅缩短了基层完成任务的时限,大大加重基层工作负担。本溪市总工会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分别受到党纪政务处分和组织处理。
中国人民大学反腐败与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毛昭晖:表现在基层,根子还在上面。上级单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造成基层党员干部负担过重、压力过大的根本原因。种种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新表现,不仅造成严重内耗,使基层干部陷入应付各种会议、文件、表格、考核的“怪圈”,没有时间和精力为群众办实事,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还会挫伤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此外,一些党员干部政绩观出现偏差,热衷于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比如,今年五一前夕,河北省纪委监委通报,邯郸市馆陶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为改善城区环境,打造“美丽街区”“精品街道”,花费39万余元,用于制作、更新、更换围挡及喷绘布等,因管护不力导致围挡短期损坏、更换频繁,造成资金浪费。
完善相关制度举措
消除“痕迹主义”
从近年来查处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来看,有的地方把本该推动基层治理更加规范有效的痕迹管理,搞成了“痕迹主义”,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白白耗费基层干部大量时间和精力。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1年6月,贵州省毕节市农业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站在省农业农村厅《农村户厕入户摸排表》村级调查表基础上,搞层层加码,要求基层在填报调查表的同时,上传户厕整改前后的照片,“痕迹主义”作祟,加重基层负担。相关责任人均受到相应处理。
“痕迹主义”,是痕迹管理用力过猛、走样变形的表现,有的地方层层提要求、处处要痕迹,导致一些基层干部把留痕当主业,到群众家走访,大量时间用来让群众配合拍照、填表;有的地方把痕迹作为评价工作成绩的主要标准,谁能提供种类齐全、数量充足的留痕材料,谁就更容易得到上级肯定;也有个别基层干部工作能力不强,就处处留痕,以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甚至衍生出造假留痕。
中国人民大学反腐败与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毛昭晖:“痕迹主义”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的表现之一,重数字留痕、轻结果管理的导向,加重了基层工作负担。一些地方留痕超越了工作内容本身,导致工作重心偏移、错位,使基层不堪重负。究其原因,是政绩观错误,监督考核机制存在不合理。治理“痕迹主义”,要从领导机关做起,以上带下,上下联动,通过完善相关制度举措,从根本上消除“痕迹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抓工作、抓落实。
还有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披上电子外衣,让“数字赋能”成为“数字负担”,甚至变成走样跑偏的“数字枷锁”,加重基层负担。有的建立功能重复的工作群,工作群转发、工作群传达,工作群落实走过场;有的将网络投票作为硬性任务“分包”下派,每天、每周排名通报;有的强制要求干部关注公众号、点赞文章并分享到朋友圈;有的推广政务app时下达不切实际的任务指标。
比如,2022年10月,云南省永善县政务服务管理局为片面追求考核加分,背离上级推广初衷,按照本县户籍人口人均通过“一部手机办事通”小程序办理3件事项的数量,确定了138万件的任务指标,印发文件将指标分解到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要求全县干部职工年度人均办理150件。文件印发2个月内,永善县干部职工通过“一部手机办事通”完成查询、办理、预约类办事138万余件,严重增加基层干部负担。永善县政务服务管理局负责人和其他相关责任人分别受到党纪政务处分和组织处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孙大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我们干事创业、为人民群众服好务的绊脚石。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盯任性用权乱作为,不尊重规律、不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随意决策、盲目决策、违规决策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精准施治,及时清除产生“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现实土壤,杜绝出现越拉越多的群、没完没了的接龙、大可不必的填表、烦不胜烦的打卡、效率极低的视频会等等。督促引导党员干部树牢正确政绩观,形成真抓实干、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
违规吃喝 "车轮腐败"方式隐形变异
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25172起,从近期各地通报的案件来看,违规吃喝、违规配备和使用公车等问题出现了一些新表现。
在违规吃喝方面,换着花样公款吃喝的问题时有发生,除了不吃公款吃老板、违规转嫁吃喝费用之外,有的党员干部通过虚增项目、虚高报价等方式套取公款,用于违规吃喝。例如,上海奉贤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党支部副书记、总经理傅强设宴招待私人朋友,全额结账付款后要求酒店拆分2张发票,安排该公司行政人员虚构业务招待事由进行公款报销。
从地点选择上,违规吃喝行为也越来越隐蔽,除了机关内部食堂、私人会所之外,有私营企业主在写字楼里设置内部小食堂,也有把自建房改成私人会所,仅限于为极少数领导干部提供用餐服务。比如,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原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李朝明要求私营企业主在高档住宅小区租房开设“私人食堂”,供其个人聚餐和接待,相关费用由私营企业主支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孙大伟: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件情况看,违规吃喝问题在各类“四风”问题中反弹风险较高。不少党员干部还是认为只有贪污受贿才是违纪违法,认为吃点喝点是人之常情,也不是什么大事。有的党员干部甘于被围猎,通过吃喝进一步巩固利益关系,进行利益输送,各取所需。
而在公务用车管理和使用方面,也出现了豪华改装公车、私家车跟在公务车后“连枪”加油等新问题,比如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对购买的调研公务客车进行了座椅更换、安装车载冰箱等22项改装,改装费共计19.38万元。
有的党员干部或是打着公务用车名义租车办私事,或是以公车维修为名,报销私车维修保养费用,甚至有的开着公车搞运营。
北京廉政建设研究基地副主任 宋伟:这些现象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复杂性,看似是一些贪小便宜的小事小节。但实质上是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大问题。那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发现这些问题、查办这些案件过程当中,必须久久为功,始终以钉钉子的精神,坚持不懈地加以整治,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威慑作用。
完善容错纠错
澄清正名机制
在保持纠治“四风”高压态势的同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严格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完善容错纠错、澄清正名的机制,为担当者担当,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不久前,在浙江省杭州市的富春江畔,富阳区纪委监委召开了一场澄清正名会,为今年以来4件失实检举控告的4名党员干部进行集中公开澄清。当地新登镇双溪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沈鸿翔也是此次被澄清的对象之一,此前他被人匿名举报贪污停车场电费的问题。富阳区纪委监委经过核查后,发现合作社支出的停车场电费,财务报账手续齐全,资金去向明确,不存在贪污问题,举报失实。
杭州市纪委监委信访室主任 蒋瑾:澄清正名工作是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激励担当、勤廉并重的有力抓手。通过制定工作指引、开展集中澄清、组织集中回访、规范信访秩序等方式,常态化开展澄清正名和查处诬告陷害工作,对失实检举控告采取“一件一议”机制,综合运用当面、会议、通报等各种方式进行澄清,不断营造为干部撑腰鼓劲的良好氛围。
今年以来,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对发现的问题,综合考量主观动机、问题性质、程序方法、履职状态、后果影响等因素,严格把握失误与失职、敢为与乱为、为公与徇私、主观与客观的界限,精准容错纠错,审慎追责问责。同时,严查诬告陷害行为,完善澄清正名机制,合理确定澄清方式方法和范围,让干事创业的党员干部消除思想顾虑、轻装上阵。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孙大伟: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容错纠错、澄清正名工作机制。最直接的积极作用就是有利于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有利于让监督执纪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还有利于营造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的良好环境和政治生态。
(总台央视记者 宋琎)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宋彦霖
本文作者:央视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雍凯